1月1日起,多家银行信用卡权益或积分规则进行新一轮调整。从停发联名信用卡到下调信用卡权益,去年以来,各家银行陆续调整信用卡业务。信用卡这一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是否已经沦为“鸡肋”?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消费者对此认为,信用卡“薅羊毛”的时代即将结束;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卡存量竞争时代,权益缩减、产品优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权益缩水 羊毛难薅
“原来办的建行信用卡,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可以享受额外的国际旅游援助服务和汽车道路救援服务。”市民吴女士因工作原因出差较多,看中了额外的援助服务才办理了信用卡,“没想到元旦开始这项服务取消了,挺让人意外的。”
“如果不消费的话,就享受不到权益了。”市民陈先生是浦发信用卡的卡主,他告诉记者,他的信用卡权益从去年就开始“缩水”,原有的贵宾厅和接送机服务不再能免费享受,“要信用卡消费达到一定门槛才能兑换点数。此外,里程兑换、飞机晚点赔偿险、生日礼遇也均被取消。”
中信信用卡卡主张女士也发现“羊毛”不好薅了。“以前不限制金额消费9天就能兑换一些支付券和产品券,但是现在要月刷达到一定门槛才能获得一个权益兑换资格。”张女士说,不仅越来越难兑换,兑换的种类也越来越少,“未来有信用卡销户的打算。”
记者在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官网查询了解到,去年以来,各家银行陆续对部分信用卡权益进行调整,部分福利“缩水”明显。记者梳理发现,调整的信用卡权益,主要涉及交通出行里程兑换、机场贵宾厅等服务,以及消费优惠等,调整方式包含具体权益变更、积分规则改动、享用权益服务次数减少等。
监管趋严 控制成本
银行信用卡权益的不断缩水,以及联名信用卡的陆续停发,让消费者备感困惑:“信用卡薅羊毛的时代难道要结束了吗?”
“主要还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量。”对于银行调整信用卡权益的原因,我市一家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坦言,“在净息差承压、增收渠道有限的背景下,银行也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和刺激消费。”我市一名信用卡业内人士则算了一笔账:一张信用卡的获客成本高达几百元,从发卡、激活,到交易,再到回本、盈利,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让银行不得不对信用卡业务进行“瘦身”。
“信用卡推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权益因为使用率过低或者维护成本过高,使其可持续性不强。”我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适时调整部分权益,可以将资源更加集中到那些相对更受欢迎、更有价值的服务上。
信用卡业务面临挑战,监管要求也日趋严格。2024年7月1日起,信用卡新规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信用卡市场迎来规范化新时代。新规中强调,银行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对单一客户设置本机构发卡数量上限,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等。
存量竞争 精细管理
当前,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大扩张阶段进入“精耕细作”存量竞争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权益缩水,虽然能节省一定的运营成本,但也让银行面临持卡用户流失的问题。在激烈的存量竞争时代,银行信用卡该如何发展突围?
“银行机构要细分客户群体,精准匹配特色化权益,提升消费者体验。”我市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信用卡权益调整或数量减少的背后是银行平衡投入产出比的选择,因此银行要制定审慎稳健的信用卡业务策略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同时,也要通过信用卡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场景创新等手段,结合消费者刚需,增加与日常生活更为密切的权益,拓展客户、留住客户。
对于本地银行机构而言,该业内人士也建议,银行需要深入研究用户需求,推出针对地方特定消费场景、特定人群的信用卡产品,满足用户刚性消费需求,这也是抢占市场的关键。同时,可以通过加大各类优惠政策和折扣活动的力度,有效激活一些低效用户,并提升信用卡用户的活跃度。
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中闽在线观点或立场。中闽在线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中闽在线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邮箱:siwenchang@zhongmingzaixian.com
企业服务场景
1、提供企业福利商城搭建
2、提供企业福利商品供应链
3、企业福利定制等多场导服务含员工/工会等
积分商城场景
1、提供积分商城搭建
2、提供积分商品供应链
3、提供商城运营等积分场景一条龙企业服务